3.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到光是直线传播的。
能力目标:
1、 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 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 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 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 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光传播的视频或文字配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活动引入:
1、师:科学课非常注重观察,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看看,今天的黑板和平常一样吗?(趁机教师离开讲台,手悄悄拿镭射笔,不开。)学生自由发言,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有学生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纠正,并引导:科学观察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信口开河。
3、教师悄悄打开镭射笔,光斑落在黑板中间,问:再仔细观察一次,现在的黑板和刚才的黑板一样吗?生观察到光斑,马上会意识到老师手中有镭射笔(学生俗称激光笔),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5、师:哈哈,被你们发现了。那么,老师手中的镭射笔发出的光,是怎么跑到黑板上的呢?谁能上来演示一下?学生用手指来演示光的路线,一般都会是直的。(这时教师最好把镭射笔关闭,避免无关干扰。)
6、导:这位同学认为这条路线是直的,大家同意吗?你们都这样确定?那我说,也许它是弧线形,或者是S形、螺旋形的呢?(教师在此用手辅之以弧线形、S形、螺旋形动作)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提取生活经验:
1、师:光是怎样传播的?现在我们有两种观点,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有( )人,认为光是非直线传播的( )人。我要说明一点,科学课是要以事实和证据说话的,你们不要以为人多就可以仗势欺人,你们说光是直线传播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2、学生自由发表。
3、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老师也找了些图片,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课件出示各种光的图片:如舞台上灯光、树林里的光、墙缝下的光、清晨的阳光、汽车前灯的灯光等)
4、学生自由说自己生活中相关的感受。
5、师:听了大家的一席话,我隐约觉得你们的观点是对的,光应该是直线传播的。只是,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呢?
三、设计实验验证:
1、小组讨论。
2、出示手电筒、纸板、纸屏,如何用这些器材来设计实验证明。学生自由说,教师适当补充,提示可参考书29面的实验方案。
2、课件出示实验任务:你能完成挑战吗:让光通过三个小孔在屏上留下光斑。
3、小组分工,规定时间,提供材料,学生实验。
4、汇报各组实验情况:你们做到了吗?是怎样做的?(三个小孔对齐;或是先让光先通过一个小孔,再调整第二个小孔的位置,让光通过它,然后再调整第三个小孔的位置,直到在白屏上留下光斑。)(课件出示手电筒、纸板、纸屏成一条线的图片)
5、师:这个过程容易吗?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6、讲解:当三个小孔对齐时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如果移动其中任意一块小孔板的位置,光都不能传播到最后的屏上。各小组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
四、深入探究拓展:
1、师:同学们真是太有才了。现在啊,老师决定弃暗投明,加入你们的队伍,支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过,在科学领域里,一个实验结论的得出要经过反复验证,而且最好能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2、老师这里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想到其他的方法来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吗?请大家先在小组间讨论好用什么材料怎么做,然后再上台进行实验。(注:如果有实验器材,最好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不要做演示实验)
3、学生小组讨论,上台演示。
五、课堂总结评价:
1、现在老师相信了,大家的猜想的确是对的。那我们科学上把经过实验反复验证的猜想称为科学结论,今天我们的科学结论是什么?(光是直线传播的)(板书:直线)
2、我们知道了光是直线传播的,能否用这个科学结论解释一下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吗?(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为了奖励大家今天的突出表现,老师专门为大家准备有关光传播的一些资料,请欣赏:(播放光传播的视频或文字配图片资料)
板书:
3.光是怎样传播的
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