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
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 徐腾欣
教学目标:
1、课前让学生多渠道自主地收集相关资料,从而了解阿炳的生平、代表作品、创作风格和阿炳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演唱《二泉映月》的主题,并能感受、体验主题的基本情绪、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3、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作品,从乐曲的音乐要素判断乐曲多种情绪的发展脉络,从而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乐曲的欣赏和主题音乐的演唱。
2、根据音乐要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曲多种音乐情绪的发展脉络,从而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主题曲谱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交流法、演示法、比较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图谱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学生整队进教室。(课件播放歌曲《二泉映月》)
2、师生亲切问好。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问题导入:刚才歌曲中演唱的主人公是谁?
生:华彦钧(阿炳)
师: 曲名是什么?生:《二 泉 映月》。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生活,一共感受他的不朽之作《二泉映月》。
三、新课教学:
1、 学生从网上、书上查阅收集关于《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钧的相关资料,请代表上来交流(略)。(师对学生的交流加以肯定)师:补充(课件)
2、(师)小结:作者华彦钧又名瞎子阿炳,是无锡著名的民间艺人,精于演奏多种民族乐器。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民间艺人,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处于阶级压 迫、民族压迫之下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和反抗精神,尤其是《二泉映月》,意境深远,手法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欣赏吧。
3.作品赏析《二泉映月》。
(1)完整欣赏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课件)
师:播放乐曲 (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生:欣赏完后谈自己的体会。
(低沉、压抑、凄凉、悲愤——#-)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聆听引子部分:06 5643 2-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画旋律线分析旋律走向。(图谱法)
下行旋律(它好象一声凄楚的长叹,从头便是断肠声)深深地叹息
师生同唱引子部分的旋律(感受乐曲情绪)
师:那么主题音乐又是怎样的情绪呢?
(2)视谱视唱。
师:出示主题旋律(略),并用三个衬词呜、啊、啦来演唱。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唱分析有几个乐句?
生:三个乐句
师:在主题旋律上标上a\b\c三个乐句并写上呜、啊、啦三个衬词(板书)
师:根据老师的演唱分析三个乐句的情绪变化
师:设计练习,将正确的表示主题旋律情绪的词语找出来,体会主题情绪的发展脉络。(课件出示学生做选择填空)
(答案)
a、倾诉、沉思 (述说遭遇) b、愤懑、感慨(感慨穷人何时能出头) c、慷慨激昂(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3)主题旋律教唱
师生用衬词呜、啊、啦模唱(师钢琴伴奏)
生:找演唱中的难点第三乐句。
师生共同探讨处理:音区高、新节奏的出现XX X 和
X X X 及变化音#4的音准和前单倚音的演唱等(师示范学生练习)
主题旋律模唱:要求气息的连贯、注意演唱中的情绪变化发展。
(4)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是那些音乐要素在起作用?
师生共同探讨:
乐曲的速度:慢速(凄凉、悲伤、感慨###)
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走向,画旋律线(图谱法)
生:一句比一句高,层层递进、越来越激动
师:引导学生注意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特点?
师生: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师生:词语连接小游戏巩固、加深鱼咬尾创作手法。
鱼咬尾的概念: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
师:引导学生关注节奏的变化
节奏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乐句加进了新的节奏切分节奏和前十六节奏,音乐的情绪更为激动,进一步抒发了阿炳难以平静的思绪。
(5)师生视谱演唱主题旋律(体会主题的情绪变化发展)
(6)复听全曲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要求学生在每段主题音乐的结尾用肢体语言表示(师作适当引导,结合教材上的月亮图变化:图谱法讲解)
(7)全曲结构分析
师生交流音乐共出现六次。
(课件展示)结构图:引子 A+A1+A2+A3+A4+A5 象这种曲式在音乐中称为变奏曲式,这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为常见的结构。
变奏曲式的概念: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
师举例:用变奏中的一到二个乐句和主题旋律中的乐句(出示乐句旋律略)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演唱、分析来体会变奏的特点。(比较法)
师:变奏后乐曲的音乐情感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脉络?
生:交流(略)
师:引导学生分析选择先后排列
控诉 平息 陈述 叹息 感伤 憧憬 激动
结合教材上的月亮变化图谱
引子 + A + A1 + A2 + A3 + A4 + A5
(叹息#陈述#感伤#控诉#激动#平息#憧憬)
(8)欣赏不同演奏形式的《二泉映月》。
吴祖强改变的弦乐合奏,感受作品的魅力。(进一步巩固曲式结构、体会作品的情感发展)
(9)课堂练习:知识反馈表( 附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