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战到底|防疫演练走在前,坚守防控第一线: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校全体教职工进行新冠肺炎防控演练
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有效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和学校开学准备工作。4月2日上午,三元三小分批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并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场景一:学生上学晨检
▲校门测温
▲发现异常
▲带至临时隔离点二次测温,并报总务处
▲班主任联系家,学生在集中观察室等候
场景二:中午分餐演练
▲正、副班主任配合在教室内做好学生午餐分发工作,班主任戴好口罩、一次性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在教室门口给学生分餐;副班主任在教室内指导学生用消毒湿巾清洁双手,并协调安排学生分组到教室门口领餐。
▲领餐学生戴好口罩在教室门口按脚印提示间隔一米排队领餐,做到有秩序,不交谈,不喧哗。
▲学生用餐时,教师提醒学生不交谈,禁言语,不挑食,不浪费。并把摘下的口罩放入保鲜袋中,并集中到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里放到教室门口,由保洁员统一收集处理。
场景三:学生午检
▲午餐后班主任老师用额温枪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
▲午检中发现一名体温异常并伴有咳嗽症状的学生。立即上报给学校总务处,总务处老师穿好防护服将其转移到学校集中观察点,避免与其他师生接触。并用体温计对其进行二次测量体温,做好记录。并询问14天内学生及共同居住人员有无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接触史。
▲班主任老师立刻与学生家长做好联系沟通工作,请家长按要求及时带学生到定点医院就医并按医疗机构指引处理。并做好该学生的身体情况跟踪。
▲ 医院检查确认为新冠肺炎后,由学校疫情防控领导组长立即上报区教体文旅委和疾控中心等上级部门。并由班主任老师做好该名学生后续身体情况追踪及每日上报,直至学生康复。
场景四:午间教室消毒
▲午餐后,正、副班主任指导学生用消毒湿纸巾、抹布等对课桌椅进行擦拭清洁工作。
▲正、副班主任戴好一次性橡胶手套,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或含乙醇75%的酒精棉球擦拭讲台、窗台、橱柜、门窗把手、开关、电脑、键盘、鼠标、一体机、投影机及其他贵重电子设备等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场景五:发生学生呕吐时的应急处理
▲如果学生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尽快给学生提供一个呕吐的塑料袋,并用餐巾纸擦洗呕吐学生嘴唇四周,带上口罩到学校卫生保健室进一步处理并及时上报总务处,餐巾纸丢弃于独立垃圾袋内,并安排其他学生和无关人员远离被呕吐物污染的地方。如呕吐发生在教室内,所有学生立即转移至教室外。如果呕吐发生的附近范围有未覆盖好的食物,应立即丢弃所有食物。如果学生呕吐发生在就餐时间,班级内其他同学必须全部立即停止用餐,班级内所有的食物均应丢弃。
▲呕吐物处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穿学校事先储备的一次性防护服,穿长筒胶靴,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罩。清理呕吐物前打开窗户,清理过程中保持空气流通。
▲呕吐物处理:
如果呕吐物较少,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高浓度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小心移除。如呕吐物尤其是固体污秽物较多,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干毛巾)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高浓度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将覆盖物包裹呕吐物一起丢弃到垃圾袋中。将剩余的高浓度消毒剂倒入装有呕吐物的垃圾袋中消毒后,方可扎紧并丢弃垃圾袋。清理呕吐物后应立即洗手,及时进行沐浴、更换衣物。
▲呕吐物污染环境处理:
将浸有500mg/L~1000mg/L低浓度含氯消毒剂的抹布或拖把稍作拧干,以湿而不滴为佳,以呕吐物位置1m范围内,由外向内擦拭桌面或地面。15分钟后再次用浸有500mg/L~1000mg/L低浓度含氯消毒剂抹布或拖把消毒被污染的区域,以及附近2m的范围,最后用清水擦拭并抹干。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盛放容器等工具必须用500mg/L~1000mg/L低浓度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对于呕吐物污染的床单或者衣服应尽量避免在学校内清洗。可将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用塑料袋密封,让家长带走处理。
本次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细化了方案流程,明确了疫情防控处置的流程,提升了学校应急处置能力,使学校开学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为维护健康、平安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组稿:刘卿
制作:刘卿
审核:周运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