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传承文化|浓情端午,传承文明:三元三小开展端午系列活动
时间:2019/06/12 21:34:36作者:浏览次数:

传承文化|浓情端午,传承文明:三元三小开展端午系列活动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端午日,66日,三元三小组织六年级部分同学来到运河社区,参加校社联办活动“浓情端午,传承文明”

分割线

校社联动过端午

端午,又称端阳,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社区工作人员在端午来临之际,为同学们作了一堂端午小百科课堂,让三小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可见,端午制作随身携带的袋囊古来有之,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物几经变化。佩香囊,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这次,三元三小的孩子们制作的是内有艾草末的香囊,带有清香,能避蚊虫。小小的香囊一开始就难倒了孩子们,因为大家只买过现成的香囊佩戴,而不曾亲手制作。幸亏有运河社区的居民们帮忙,大家分工合作,利用彩布、锦绳、棉花制作成漂亮的粽子状香袋,有传递剪刀的,有塞艾草粉的,有装袋的,有帮忙缝合的......不一会儿,一个个精美又环保的香囊展现在大家眼前。看着自己巧手制作的香囊,孩子们乐开了花,纷纷戴上香囊,合影留念。

 

 

 

 

 

香囊,寄托的是一份情谊和祝福。三小的孩子们亲手将制作好的艾草香囊送至运河社区光荣之家,悬挂在老人们的家中。接过心意满满的香囊,老人们开心满足极了,十分感谢三小的孩子们。沁人心脾的艾草香气盈满光荣之家,比香气更浓的,是节日一家亲的温馨氛围。

 

 

端午习俗历来丰富。孩子们还亲手调制紫苏膏,在乐中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浓郁的文化气息。

 

 

 

 

分割线

苏州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几个?

端午小百科

吴地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相传春秋末年的吴越之战中,设计建造了苏州城的伍子胥冤死,投尸于胥江之中,吴地百姓哀怜伍子胥的不幸,为他立祠于江边,在民间信仰中逐步奉其为江神、潮神、涛神,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2009年,苏州端午习俗作为中国端午节的四处重要传承地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佩挂香囊

端午节,苏州风俗要戴香囊。吴地风俗历来竞尚丽巧,旧时绣制香囊是一项极重要的女红,每到端午节前夕,闺阁女子媳妇妯娌们就要早做准备,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设计好新奇的文饰,再巧加刺绣。

 

 

悬挂菖蒲艾草

菖蒲是有说法的哦,尖尖的菖蒲叶,喻为剑;上面绑个大蒜头,喻为榔头。大概的意思就是说,防止大鬼小鬼进屋里来。买回来的菖蒲,按照老苏州宁的做法需要用一小块红纸包扎一下,然后用绳子挂在门口。现在省事了,就直接拿红色塑料绳捆住,挂门口。

 

穿五毒衣

苏州的端午节有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给七岁以下的孩子穿上印有老虎图案的“五毒衣”,同时还要挂上装满艾草、菖蒲等植物的香袋、穿上虎头鞋。由于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份,而这时苏州地区即将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湿热,蚊虫出没,人也容易长一些痱子、疖等,而孩子抵抗力差,给他们穿戴这些衣服配饰,主要是希望孩子不受感染,寓意孩子身体健康。

 

 

兰汤沐浴

与穿五毒衣一样,兰汤沐浴也是一种寓意健康的习俗。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用艾草、菖蒲等几十种花草和药材,泡制后用汤水沐浴,洗过之后据说可以达到蚊虫不侵的效果。这一习俗在全国各地都有,但只有在江南一带,才被称为“兰汤沐浴”,体现出一种江南更为精致的文化特点。

 

 

吃五黄

苏州人在端午节一直有“吃五黄”的习俗。所谓“五黄”,是指黄鱼、黄鳝、黄瓜、黄泥咸鸭蛋黄和雄黄酒。黄鱼、黄鳝等都是时令食物,很有滋补功效,而雄黄酒则是有杀菌杀虫,蚊虫不侵的功效。

 

 

吃粽子

端午节怎么能少了吃粽子呢。别看现在每天都能买到粽子。以前,粽子真的只有端午才有吃,而且苏州传统粽子口味只分为5种,赤豆粽、红枣棕、白水棕、豆沙粽、肉粽。

 

分割线

那么三小娃们又是怎样度过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呢?让我们来瞧一瞧吧!

一(2)班

 

一(3)班

 

精彩纷呈的端午体验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大家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内涵,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畅,积累下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字:刘卿

制作:刘卿

审核:金晓芸

上一条:童心修远|“告别母校 梦想起航”:三元三小举办“2019年童心•修远”毕业礼

下一条:阳光体育|同运动 童精彩:三元三小举办“童星 悦动”体育节暨“六一”庆祝活动

苏ICP备05084511号-2

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