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纂刻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三元三小与滨河社区共同举办“篆刻进课堂”活动

纂刻艺术,是书法与镌刻的结合,是制作印章的一门艺术。它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本周三上午,滨河社区邀请到了优秀篆刻艺术教师。在社区和学校的协力下,三元三小部分六年级同学,体验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纂刻课程。
活动中,篆刻老师简单介绍了篆刻的相关知识和发展概况,讲解了篆刻需要用到的工具:印石、砂纸、刻刀、印床、印泥等及篆刻的顺序、刀法。由于中秋刚过,因此同学们学习了“中秋”两个字的篆体刻法。所有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到篆刻,大家都围在老师的身边,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是如何一步步操作的。
六(2)班的王子悦同学动作较为迅速。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将印石打磨平整,小心地在石面上写字,随后用上刻刀,耐心地印刻着。虽然期间遇到了一些困难,诸如字时不时写歪,刻着刻着手滑刻到他处去等,但通过反复的试验,一枚小巧的印章最终诞生在她的手中。王子悦通过这次活动,对篆刻这门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学们觉得最开心的事便是拿起刻好的石头,在印泥里“穿上衣服”,然后把它盖在纸上,用手去抚摩它。六(1)班的薛斌同学,刻完“中秋”后,意犹未尽,想着马上要临近国庆假期了,跟着老师又学习起更有难度的“国庆”俩字的篆刻。
滨河社区的徐主任,组织过大大小小各类活动。他表示,这也是滨河社区第一次接触到篆刻艺术。社区居民们经常建议,能否让社区活动更有文化历史内涵,于是社区便举办了此次活动。也希望借活动,让老中青三代都能感受到篆刻的艺术魅力,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篆刻艺术是国之瑰宝,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学习纂刻技艺,传承非遗文化”这一活动,让孩子们用手中的印石和刻刀,篆刻出了生活中的诗情画意,传承和发扬了祖先留下的篆刻艺术,在一方印鉴中体会到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文/图 刘卿